80年,金日成访华打听柴云振,邓小平下令寻找,原来他在农村种地
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击右上方的“
关注
”。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,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。
他是我国“
一级战斗英雄
”,在朝鲜战场歼灭敌军二百余人,却在战斗胜利后失去踪迹,生死未卜。
他就是曾在上甘岭战役中与敌人殊死搏斗,为整场战局的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战斗英雄——
柴云振
!
历史需要回顾,值得纪念。
1980年,是抗美援朝的30周年,我国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,原朝鲜领导人
金日成
也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,
邓小平
在北京亲自会见了他。
尽管时间飞逝,沧海桑田,英雄事迹,永驻人心。
谈及30年前那场战争,那些可爱而又光辉的形象,便再次浮现在二人眼前。金日成关切地问起柴云振的近况,没想到这位战绩卓著的英雄,至今仍下落不明!
英雄何处寻
见两位领导人如此关心这位老战士的下落,柴云振的老领导
秦基伟
连忙回答道:“
柴云振是原志愿军十五军的一名战士,他作战时英勇顽强、不畏牺牲,拥有志愿军总部授予的‘一级战斗英雄’荣誉称号,只可惜现在确实难以联系到他
。”
看来无论是国内还是朝鲜,都在那场惨烈的战斗后失去了柴云振的音讯,他仿佛从大海中一跃而起的大鱼,英勇的身姿一闪而过后便再次归入了平静的水面,让人无处可寻。因为久无音讯,朝鲜人民将他的画像当作“遗像”挂在博物馆中,以供瞻仰。
难道这样一位传奇的英雄,就要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吗?
邓小平听后立刻下令,表示一定要找到柴云振。
“
就算是大海里捞针,也要把他捞起来
!”
就这样,军史组接到了军首长亲自下达的任务——找到柴云振。
然而,要找到这位“失踪”的英雄,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甚至有人猜测,柴云振当年已经不幸牺牲。
三十年间,风云变幻,但柴云振所属的部队番号却保留着,如果柴云振依然健在,那么何不自己找回部队呢?当然,更坏的可能是柴云振虽然活着,却没有能力寻访部队,或者他因为伤势过重而失去了记忆。
经过密切讨论,军史组的大家最终一致认为,无论情况如何,都应该竭力找到这位散落人海的英雄,授予他应有的荣光,在和平年代,更要彰显出奋勇不屈的精神,纪念那段意义重大的历史。
“
如果不找到柴云振,就对不起自己那些在战场上拼死杀敌的老战友
!”
这时,一位名叫
李天恩
的同志,回忆起自己曾为柴云振写过专访,当时他采访了多位知晓柴云振事迹的人,或许可以从他们口中找到一些信息。
果然,其中有一位叫做
孙洪法
的人,为他们带来了重要线索。
原来,孙洪法和柴云振是战友,他们一起参加了那场阻击战。当时柴云振身负重伤,是孙洪法将他背下阵地,送到救护所的,而那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柴云振的地方。
孙洪法告诉大家,在
朴达峰阻击战
开始之前,柴云振才刚刚调到他们连不久,所以他和柴云振并不太熟悉,只能想起他个头中等,说起话来带着四川口音。回忆起那次惨烈的战斗,孙洪法只记得当时的柴云振浑身是血地昏倒过去,他的头部受伤尤其严重,手指也断了一根。
得到消息后,军史组终于找到了方向,那就是柴云振的老家——四川。
随着寻人工作的开展,柴云振的生平家世,也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。
本是苦命人
柴云振的少年时代没有鲜衣怒马的恣意,只有艰难维生的无奈。
1926年,柴云振出生在四川省山区的一个小县城。他家里十分困苦,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,十几岁便去地主家里做长工了。麻绳专挑细处断,后来,年仅十五岁的他,又不得不担起照顾全家的重任。
1947年,时局动荡,民生不安。
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,无数年轻的农家子弟都被抓了当壮丁,其中也包括年仅22岁的柴云振。
当时的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,军队里的长官们大都忙着捞金、搞贪腐,哪有什么心思整顿军纪、军风呢?
柴云振在国民党部队里时常遭到欺辱,身为底层士兵,不但人格尊严毫无保证,就连温饱也难以保证。从小就习惯了吃苦的柴云振对此十分厌恶——究竟哪支队伍才能将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来——从那时起柴云振的心中便隐隐有了答案。
出于对国民党军队压迫行为的反抗,每当与解放军作战时,柴云振总是故意不放枪,或者是逃避作战。
柴云振不愿在这样乌烟瘴气的队伍中苟且活命,更不想助纣为虐、欺压百姓,于是便想方设法地逃跑。任凭国民党长官如何打骂,依然折不断柴云振的脊梁。最终,他成功逃离了国民党军队的控制,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中。
英雄终显露
加入解放军的队伍后,柴云振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追寻的信仰。那个在国民党军队中回避战斗的逃兵,在解放军的队伍中成长为一位奋勇作战、不畏艰险、不怕牺牲的斗士。
1949年4月21日,
渡江战役
打响了。柴云振虽然刚刚加入解放军不久,却积极踊跃地报名,加入了渡江先遣队。身为机枪手的他,为了更好地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,便顶着猛烈的炮火,冲在了队伍最前面。在柴云振和先遣队员们勇猛的攻势下,部队迅速地跨越了长江天险。
柴云振上岸后继续探查突进,他发现一处地堡阻碍了部队的行进。
胆大心细的他隐蔽身形、悄然靠近地堡,同时冷静地判断出最佳射击位置,并快速地架好机枪,随即对暗堡中的敌人进行猛攻。在和战友们默契地配合下,成功拔下了这颗碍事的“钉子”。
在这场战斗中,柴云振的表现优异、战果突出,他因此受到了表彰,获得了二等功的荣誉,成了渡江作战英雄,柴云振身上的战斗天赋与顽强精神终于得到了显露。
我军在渡江战役中大获全胜,而柴云振也被划入了秦基伟指挥的四野,跟随部队继续征战广大的西南地区。终于可以将枪头对准一直压迫欺辱自己的敌人了,柴云振积极战斗、屡立战功,并在1949年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——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从此,这位出身贫苦的青年再也不是无枝可依的孤鸟,而是向着广袤蓝天振翅翱翔的雄鹰。
保家卫国,无所怨言。
血战朴达峰
浴血奋战,直到最后。
1950年10月,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,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,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半岛,柴云振也在其列。在这里,志愿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,在枪炮武器都落后于敌人的条件下,依然顽强战斗到底。
柴云振在战斗中一直保持着勇猛无畏的风格,比起自身的安危,他总是更先想到祖国与同胞们的安全与未来。每次把枪扛在肩上,他都能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落在自己身上。
此时的柴云振还不知道,他即将迎来人生中最艰苦的一场战斗。但是身为一名新中国的战士,他时刻准备着。
1951年的五月,柴云振随部队来到了朴达峰,此时的他们担负了一件重大的军事任务。
金化
是朝鲜较为重要的地区,地处平原,人口密集。而朴达峰则是通往这片战略要地的唯一关隘。而柴云振和战友们的重任,就是狙击将要通过这里北上的敌军部队!
时间来到了5月28日,敌军到达了朴达峰的山脚下。这天天刚拂晓,山里的薄雾还未散去,便被可怕的炮火直接扯碎。
原来,狡猾的敌军趁我军回撤,竟然突然发难。飞机、坦克的炮弹犹如爆裂的陨石,疯狂砸向我军阵地。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,敌军部队向着朴达峰飞扑而来。
我军立刻进行反击,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日,枯木横尸遍布山野,敌我双方都伤亡惨重。在敌人凶恶的打击下,我军丢失了两个山头,而柴云振所在的三营所负责的阵地,正是敌军的下一个目标。
生死存亡之刻,临危受命;千钧一发之际,咬紧牙关
这一天,柴云振刚从师警卫连抽调到八连七班任班长,便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。
营长
武尚志
命令柴云振,要他带领七班剩下的九名战士,夺回朴达峰阵地!
此刻的朴达峰弹坑密布,刺鼻的浓烟还未散去,敌人在主峰上的营地,犹如喷射火舌的怪物,傲慢地注视着一切。
该怎样避开敌人的眼睛呢?
使命在身的柴云振格外地冷静,他一刻不停地思考着。
现在的情势是敌强我弱,敌方部队人员充足,炮火精良,白天进攻,犹如包子打狗,毫无胜算。
可是到了夜里,狡猾的敌人就会放松警惕了吗?遗憾的是,天黑以后,敌人依然十分警觉。他们会持续向空中发射照明弹,刺眼的光芒像刺向夜幕的利箭,极易戳破夜色的伪装,令行动暴露。
这时,地上坑坑洼洼的炮痕,引起了柴云振的注意。敌人不会想到,这些炮坑,在我军战士眼中则成了最好的掩体。
柴云振敏锐地察觉到,敌人每发射一颗照明弹,总会隔几分钟再发射下一枚。于是柴云振便带领五人趁着这短短的几分钟空隙快速行进,并在下一枚照明弹升空前迅速躲进炮坑中隐藏身形。
但是,这还不足以迷惑敌人,柴云振十分了解敌人疑神疑鬼的特性。他在出发前已命令班里剩下的四名战士,埋伏在不同的方向,持续对敌人放冷枪,进行干扰。
就这样,柴云振带队迂回前进到了一处隐蔽的地点,并从敌人的侧后方突破,攻上了被敌军占领的第一个山头。
柴云振与战士们看准时机,向冒出火光的机枪掷出手榴弹,快速地占领了这处营地。
短暂的休整过后,柴云振需要立刻向第二座山头发起进攻。
这座山又高又陡,而敌人的戒备也更加森严。不过,柴云振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畏惧的情绪。
很快第二个山头也被柴云振带领的小队顺利攻下。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再一次被实现了。
然而,等待着柴云振与战友的,是敌人更加疯狂地反攻。柴云振的身边不断有人倒下,到最后,七班只剩下5人了。可即使是这样,战士们依然没有想过放弃……
随着时间的流逝,柴云振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进攻,身上负伤却浑然不觉,直到他猛然发觉,这座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人!然而他连悲痛的时间都没有,因为等待他的是敌人的下一次反扑。
柴云振像一面鲜红的旗帜,牢牢插在朴达峰上。
敌人最后一次进攻时,柴云振的身上多处负伤,子弹也耗尽了,可与敌人的搏斗却并未结束。
柴云振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残忍的搏斗,在此过程中,他的右手食指被敌人生生咬断,头部也遭受重击,一下子昏了过去。敌人看着血肉模糊的柴云振,认定他已经身亡,于是挣扎着向山下逃去。没想到柴云振再次苏醒过来,他抓起敌人丢下的步枪,拼尽全力地射出子弹。
敌人倒地后,柴云振便再次昏了过去。
在朴达峰阻击战中,柴云振杀敌百余人,这是一位士兵不屈不挠的奇迹,体现了一个民族百折不弯的骨气。
但是这位壮士却在荣誉面前悄悄转身,选择回归平淡。
无人认领的勋章
1952年5月1日,柴云振被授予了“一级战斗英雄”的称号。但是,这枚奖章的主人却没有出现在现场,这份荣誉一直无人认领。
柴云振昏倒后,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
当时,我军增援部队没有辜负战士们的拼死坚守,他们及时赶到了朴达峰阵地,并将晕倒在地的柴云振送往战地救护所。因为他的伤势很重,所以很快又被转往了内蒙古包头的部队医院。
当柴云振再次睁开双眼时,他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。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将他的苏醒视为奇迹,但柴云振却不以为意,他已经见证过太多奇迹。
柴云振看着缺失了拇指的右手,知道自己无法再次握枪,于是他没有回到部队,而是选择了复员,回到自己思念已久的四川老家。
时间回到1984年的9月,得知柴云振出身四川的李天恩立刻在《
四川日报
》上刊登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:
寻找战斗英雄柴云振。
这张登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引起了一位年轻人的注意。他名叫
柴兵荣
,是一名拖拉机手,而他的父亲,则叫“
柴云政
”。
启事上写道,曾任七班班长的柴云振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,因为伤重住院,与部队失去了联系。
柴兵荣突然想起,自己的父亲有个叫做“
柴云阵
”的曾用名,并且参加过抗美援朝。这些巧合与父亲身上的旧伤都让他下意识地认定,自己的父亲正是这位“失联”的战斗英雄。
柴兵荣将寻人启事带给父亲看,没想到却得到了父亲的否认。
“
这上面写的是‘柴云振’,名字不对,人家找的兴许不是我
。”
柴兵荣并没有放弃,而是带着报纸找到了工作人员。可是这则启事刊登已久,却毫无音讯,工作人员一看名字对不上,就觉得柴兵荣是想替父亲冒领功劳。
柴兵荣回到家里,告诉父亲自己被冤枉成了贪图荣誉的人,柴云振终于动了现身的念头。
“
我记得当年的事,也认得当年的领导,只要见到他们,就能确认我的身份
。”
柴兵荣陪同父亲坐着拖拉机找到了工作人员,他们按着寻人启事上的指引,重新回到了部队。这位中朝两国苦苦找寻了几十年的战斗英雄,终于再次现身了。
柴云振告诉大家,当年他的身体逐渐好转,一开始想要回到部队,却因为种种原因联系不上。身边的医生护士都劝他要好好修养身体,他想到自己确实没办法握枪射击了,便在医院办了复员手续,回到了四川岳池县。
当年的他身上别无他物,仅仅一张《
复员军人证明书
》和几十块钱。
死犹未肯输心去
再次回到岳池县老家,柴云振的心情已经大不相同。
曾经的他为了家人与生活,不得不受地主的剥削,如今看着家乡的土地,终于可以为自己耕种了。
曾经浴血奋战、拼死坚守的意义,都显现在了这田间地垄的宁静祥和之中。
复员后,柴云振也没有忘记身为共产党员的职责。
他下定决心要将剩下的生命燃烧在家乡的田地里,奉献给自己热爱的家人与乡亲们。
如果没人提醒,人们确实很难将柴云振与大名鼎鼎的战斗英雄联系起来。因为他是那样谦虚、沉默,从不夸耀自己当年的英勇战绩。
每个村子里都有这样的老人,他们亲善又内敛,为了家人辛苦劳作,为了村民默默付出。乡民们只晓得他参过军、打过仗,对他卓著的功勋却一无所知,甚至连他的儿女们也不知道那些辉煌的往事。
解甲归田三十载,千呼万唤终现身
“失踪”三十年的英雄再次现身,不只震动了中国军民的心脏,也令朝鲜人民欢欣鼓舞。
那枚“一级战斗英雄”的勋章孤独地陈列了三十三年,终于等到了它的主人。
1985年10月,柴云振受到原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邀请,再次踏上了那片保卫过的土地。为了表彰柴云振等人在抗美援朝中的功劳,朝鲜举行了盛大的授勋仪式,柴云振荣获“
一级自由独立勋章
”,这枚勋章还是由金日成亲自佩戴在他胸前的。
在这之后,柴云振一行人同金日成一起,参观了朝鲜革命军事博物馆。在这里,他看到了自己那幅“遗像”,不由得欣然而笑。
这幅画是朝鲜的画家根据战友对柴云振的描述而作的,在他隐姓埋名的日子里,这幅画承载了无数朝鲜人民对英雄的哀思与怀念。
柴云振越过自己的画像看到了
黄继光、邱少云
等英雄的遗像,他的眼眶又微微湿润了,那些在炮火纷飞中咬牙坚持的日子,仿佛又出现在他的眼前。
柴云振请求说道,自己并未牺牲,所以想把这幅画像带回家,作为纪念。金日成认同地表示:“
柴云振并非牺牲的烈士,而是活着的英雄
!”
低调的晚年
柴云振是战火焚烧后依然留存的树木,是峥嵘岁月里不朽精神的象征。
柴云振认领荣誉后,便总是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。但是每当领导们来看望他,希望能为他做些什么的时候,他总是二话不说地拒绝。
劳碌一生的柴云振退休之后依然忙个不停,热心的他总是帮着解决村里面的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。有时候,外村的人来求助,他也要跟着操心忙碌。柴云振在乡民当中颇有威望,甚至连村里的干部们遇到一些难题难事的时候,也要来问问他的意见。
只要有人求助,柴云振总是挺身而出,一如他当年在部队里的样子。
2010年以后,柴云振曾先后两次受邀回到部队演讲。虽然他的原部队已经整编为中国空降兵部队,但是他的精神依然在这支队伍中发扬传承。
时间再次转动,2018年的12月,柴云振告别了这个他深爱过的世界,结束了他长达93年的人生旅途。
人虽不在,事迹永存。
2021年,柴云振再次荣获“
七一勋章
”,这次的奖章由他的儿子柴兵荣为他代领。柴云振的事迹也被编写成戏剧,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眼前不断上演。
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样一位英雄,不会忘记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姿,不会忘记他在乡野间的无私奉献。
柴云振身上闪耀着许多可贵的品质,他曾在战场上不顾生死、奋勇杀敌,立下赫赫功劳;也曾在田间地里默默耕耘、无私奉献,不提当年勇。他一心报效祖国,不慕名利的精神,永远值得人们铭记。
孙洪法朝鲜柴云振柴兵荣朴达峰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